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访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陈纯毅
何正泷
“小毅”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领导和老师对陈纯毅的昵称,虽然他自嘲自己“都快奔四的人了,早已不再青春年少。”但即便是从全国高校教师队伍来看,“80后”的陈纯毅也绝对是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员,纯粹的“青椒”。
年龄上的“小”,丝毫没影响他在教学、科研上成果的“丰硕”。
2012年,陈纯毅入选首批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2013年,获得第九届长白青年科技特优奖;2014年,获得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5年,入选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2017年,入选吉林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资助计划。先后荣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他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
2013年,年仅32岁的陈纯毅被聘为博士生导师。2016年,在学校职称评聘中,35岁的陈纯毅以92个“A”的量化成绩排名全校第一,成功晋升为教授。他也成为学校当年晋升正高级职称中最年轻的教师。
刻苦勤奋正青春
“一骑绝尘”的光鲜背后往往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陈纯毅尤其如此。
1999年9月,不满18岁的陈纯毅从家乡重庆来到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前身),开始了在长春理工大学将近20年的求学和工作生涯。
初到长春,第一次出远门的陈纯毅时常感到孤独。他索性就把注意力全都转移到学习之中,在忘我的勤奋中度过了充实的大学生活。2003年,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长春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从2004年开始,陈纯毅参与了国防863项目的科研工作,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硬是通过勤奋自学逐渐熟悉掌握了激光通信仿真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知识,为后来的跨学科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陈纯毅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同年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刻苦勤奋始终是陈纯毅一以贯之的本色。“陈纯毅的本硕博都是在长春理工大学完成,是纯正的我们本校培养的人才。他一路走到现在,靠的就是刻苦勤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冯欣说。
五一小长假,平时热闹的理工校园突然宁静了下来,陈纯毅所在的科技大厦1306室却仍然像往常一样忙碌,到了晚上十一点灯光才渐次熄灭。
“在陈老师的时间表里,好像没有‘度假’这个概念。”陈纯毅所带的2017级硕士研究生陈胜告诉记者,“在我的印象里,只要他没有课,没有会议或者其他什么特殊情况,那他一定会来实验室,不分周六周日,也不分什么节假日。”
“一旦开始工作,陈老师总是沉浸其中,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我们学生一般在晚上十点多从实验室出来,陈老师经常会更晚。”陈纯毅所带的博士研究生邢琦玮说。
敢于担当创青春
“在学院或者是同事们需要他的时候,陈纯毅总能毫不含糊地站出来,而且从来不讲任何条件。”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欣伟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陈纯毅有我们理工人特有的这股子担当劲儿。”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从2005年起陆续派遣青年教师赴国外学习,抢抓未来学科的发展机遇。这些教师后来陆续回校任教,使学院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对此,《中国教育报》去年曾进行大篇幅报道。
“今天来看,选派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后再回校工作,这对学校、学院和老师本人都是好事。”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蒋振刚说,“但是我们不能忘了,当年包括我个人在内的一批老师能够出国安心学习,是以陈纯毅为代表的一批‘留守教师’的艰辛付出换来的。他们承担了我们的教学任务,默默地为我们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2006—2010年这段时间里,陈纯毅最多时一个学期教4门课,从大一到大四每个年级都有。他经常白天一整天上课,晚上和节假日在实验室加班做科研项目。

“那时候年轻,精力也旺盛,一整天一整天地上课也能坚持住。但身体上确实累,上完一天课后一句话都不想说。”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拼命状态,陈纯毅笑着说,“不过一想到他们迟早都会回来,到那时候学院就好了,整个人就又‘满血复活’了。”
精诚为师最青春
近几年,陈纯毅指导过硕士生11人、博士生4人,指导4名本科生完成1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平均每年指导8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设计。经他指导的毕业生进入百度、奇虎360、中兴等国内知名企业工作。
“陈老师是我真正走入计算机世界的领路人。”已经毕业的郑安明回想起陈纯毅老师的指导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大三的他有些迷茫,于是找到讲授C++课程的陈纯毅交流。陈纯毅不仅重新给他制定了学习计划,而且带他进入了自己的实验室。在陈纯毅的指导下,郑安明的专业学习有了跨越式提升,本科毕业后成功入职百度公司。
谈及陈纯毅对学生的影响,他所带的研究生都表示跟陈老师学习收获非常大,无论是做人还是做科研。
“跟陈老师学习之前,师兄师姐就告诉我们陈老师是‘神一样的存在’,只需要按着老师的安排和要求去做,就一定会收获很多。”陈胜说,“等到真的成了陈老师的学生,我们发现陈老师逻辑很好,语文很好,英语很好,数学很好,计算机领域更是相当厉害,能在方方面面给予我们指导。”
在科研的严谨上,陈纯毅总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把每一个细节都认真做好。虽然他的学生全是理工科,但在写论文的时候,他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语句要通顺,不能有语病。同时,他又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意识地锻炼补齐他们的某项能力短板。一位他带过的博士研究生总是怯场、不善于表达,陈老师就安排这位博士生每周做一个科研报告来锻炼表达能力。
“跟陈老师学习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我相信在他的引领下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邢琦玮说。
(供稿: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审核:于英焕 编辑:程力)